又有面上风癣,初如〔倍〕癗,或渐成细疮,时作痛痒,发于春月,又名吹花癣,即俗所谓桃花癣也,妇女多有之。[9]清净廓即泽廓,三焦者,阳相火也,蒸化水壳,为决渎之官,故名清 [10]会阴廓即山廓,包络者,阴相火也,根据附于心为臣使之官,故名会阴条文:瞳人水廓黑睛风,天廓白睛部位同,内眦火雷外山泽,上下胞属地廓宫。
<4>洗用紫苏叶煎水洗之。[4]已上诸条,乃八法之大略如此。
[21]从颅息上行,耳上上间,发际下开口有空,角孙穴也。初肿如绵,皮色不变,亦无焮热,疼痛日增,无论单双,俱宜服五积散汗之。
(指之后节曰本节。[3]中极之下谓曲骨之下会阴穴也。
每服二、三十饼,葱白煎汤送下。[3]长针即今环跳针也,主虚邪深入,内舍于骨,解腰脊节腠之间。
上脘奔豚与伏梁,中脘主治脾胃伤,兼治脾痛疟痰晕,痞满翻胃尽安康。【注】[1]产后患目,乃去血过多不足之证,病虽有三因之别,而治法可以加减 [2]内因者,多缘思虑哭泣,或竭视势瞻,致成内障,须四物补肝汤,倍 熟地芎归;外因者,因嗜辛辣厚味,或因头风,致成风赤湿烂。